语文园地 编版 年级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人物的方法。

2.感受夸张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品味翻译外国文学“信达雅”的境界。

3.积累人生格言,走进《增广贤文》。

学习

重难点

1.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人物的方法。

2.感受夸张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品味翻译外国文学“信达雅”的境界。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1.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或者在之前学习的名著中你认识了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师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汤姆·索亚——热爱自由、喜欢冒险      桑娜——善良、勇敢

武松——性格豪爽、武艺高强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

2.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 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 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啊!
  •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3.如何评价人物:

①留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②对书里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③评价人物要立体化,多面化。

4.合作探究:回顾本单元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人 物 课 文 评 价 依 据
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生活能力强,聪明不畏艰难 能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建房……
       
       
       

 

  1. 学习评价人物

示例:读《骑鹅旅行记》时,抓住尼尔斯、鸡群、大黑猫和牛群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我体会到尼尔斯以前是一个经常欺负小动物,喜欢恶作剧。淘气、调皮的坏孩子。但读到“父母行教堂回来时,发现熊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时,又可以体会到尼尔斯是一个热爱家庭、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6.小结: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一个面,而是多面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学习了《两茎灯草》,我们都知道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但是如果通读《儒林外史》就会知道他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我们要立体、多元地评价文学人物。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夸张的妙用。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预设1】:“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预设2】:“眨眼就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激动的心情,用“眨眼”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春节瞬间就要到来。

【预设3】:用“发疯”一词夸张地表达了八儿内心十分喜悦的心情。

【知识链接: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突出的描绘,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恰当运用夸张,可以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激发读者的想象,增强表达效果。】

(二)对比阅读,体会夸张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1.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效果。(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分享体会。)

(1)读一读,比一比。思考:夸张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A.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B.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