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教学设计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搜集信息、策划采访 的能力,并能依据采访的素材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优秀的传统美德。
1课时。
1.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乾》
2.教师讲述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学习,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深深鼓舞了当代青年。
自主探究任务一:悟自强内涵
1.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今天课程题目“君子自强不息”的含义。
明确: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道德品格高尚的人,历代儒客文人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
自强不息:努力使自己强大,不松懈。
2.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自强不息的?
明确: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3.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明确:
示例一:我选(1)此句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未来的道路还遥远。“自强不息”就是要勇于担当,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踏上漫漫的征程。
示例二:我选(2)此句告诉我们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缺点的才是真正的强大。我从中理解的“自强不息”就是要学会正视自己,能克服自身的缺点,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示例三:我选(3)此句告诉我们挫折和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自强不息”就是要敢于直面困境,在困境中积极进取,把困难当作财富,当作提高自己的营养,学会不放弃、不抛弃,敢于迎难而上。
4.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明确: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自主探究任务二:访自强人物
曲靖罗平县的运动员杨洪琼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勇夺3金,是此届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数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她还是冬残奥会闭幕式土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这个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
▲方法导学:
其一,记者头脑中必须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
其二,记者必须有把握能够使提出的问题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
其三,记者提出的问题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