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说过火灾的一些报道,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知道燃烧发生时首先有可燃物、有氧气,所以说学生对燃烧的定义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概念而已,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等问题的。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课时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
- 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 2.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
【引入】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综艺中的“钻木取火”片段。
【过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燃烧的知识吧!
【交流讨论】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什么是燃烧?
【图片展示】纸张、木材、棉布、小石子、酒精、水、煤块、玻璃。
【讲解】通过实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而能够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回顾】镁条、铁丝、木炭、磷、蜡烛、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燃烧时的现象,能说一下什么是燃烧吗?可燃物燃烧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与交流】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交流讨论】只要是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
步骤一:在一个500 mL烧杯中加入300 mL热水,将一块黄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一个金属盖内并放入热水中。然后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撮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