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
一、教材解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本课的课标依据主要是在“我与他人和集体”层面,即其中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等相关内容。课标的要求提示我们,尊重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尊重的意义,知行合一。

本框包括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是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本目包括尊重的含义和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内容。第二目尊重从我做起,本目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本框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开篇,在本课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也为后面《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富有激情与活力的时期,有一定的处理人际交往产生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能力,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遇事冲动、情绪自控力较差加上社会生活阅历较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出现了对他人不尊重、不讲文明等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识,懂得尊重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尊重他人。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2.道德修养: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3.健全人格:感受尊重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责任意识: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尊重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树立尊重意识,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课堂引入

1. 展示环卫工人的劳动的工具

2. 提问:猜猜他是谁?

 

1.认真观看图片。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第一目: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教学内容:尊重的含义及表现;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事件:女子当街飙脏话训斥环卫工人

展示事件的详细背景,播放视频

提问:你如何评价女子的行为?

2.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尊重的含义及表现。

3. 换位思考之我是环卫工人

提问:如果你是被辱骂的环卫工人,你是什么感受?如果得到女子的道歉,你又是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4. 介绍“五大需求层次”从受到他人尊重和得不到他人尊重与认可两个方面分析造成的心理反应,从个人层面分析尊重他人的原因。

5. 想象漫谈之消失的环卫工

提问:如果城市没有了环卫工人,会变成什么样?

言语引导,点评学生,从社会层面分析尊重他人的原因。

6.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 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尊重的含义及表现。

4. 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自身实际换位思考问题。

5.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尊重他人的原因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