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1.说出肺的结构及其功能。

2.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模拟实验的装置;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示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提出问题: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气体进入肺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新知探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师活动】展示肺的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肺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尝试回答: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闭眼默数自己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并进行补充: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平静时人体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为什么气体能进出肺呢?

2.空气每分钟也会进出瓶子16次吗?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1.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是畅通的。

2.不会。

【教师活动】继续讲解:为什么空气每分钟会进出肺16次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教师边演示对注射器(去掉针头)活塞的推拉操作,边讲解: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用左手手指堵住针孔,然后右手用力推活塞,会发现逐渐推不动了;此时,松开右手,可以看到活塞被推了回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操作演示,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再次操作,并讲解:这与针筒内气体压力的变化有关。我们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里面有了一定量的空气,当用手指堵住针孔,并把活塞往里推时,针筒的容积逐渐变小,气体压力逐渐变大,慢慢地就推不动了;当针筒内的气体压力较大时,此时如果松手,活塞就被推了回来。活塞被推回的过程中,针筒的容积逐渐变大,气体压力就逐渐变小,直到针筒内外的气体压力达到平衡,活塞就不动了。其实,空气进出肺也与气体的压力有关。

【教师活动】展示胸廓的图片,并讲解:由胸骨、肋骨和胸椎围成的圆锥形骨骼支架,与肋间肌共同组成了胸廓;胸廓与膈肌构成一个封闭的胸腔;胸廓对肺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体验深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展示课堂活动的要求:坐直身体;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吸气时,感受肋骨的变化方向和胸廓变化;深呼气时,感受肋骨的变化方向和胸廓变化。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与同学分享感受。

【教师活动】展示吸气、呼气的图片,进行讲解: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也就是说,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还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什么是膈?它有什么作用?膈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膈位于胸腔底部,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膈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展示模拟实验的装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能试着说出该装置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人体的什么结构吗?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