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无线通信与智能网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智能手环应用为基础,通过对智能手环应用功能的探讨,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物联网中设备连接、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进而认识蓝牙通信技术的特征和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借助校园运动批量实时监测,让学生认识到物联网是人机信息交换必不可少的前提,进一步提升其对智能设备的认知。

第二部分,在蓝牙技术短距离应用场景的基础上,简单了解NB-IoT技术广覆盖、多连接及低功耗等特性,它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从而带来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可认识到不同应用场景对通信技术的需求并不一样。

第三部分是了解家庭智能网关。随着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智能网关将不同协议的设备互联互通,打破不同协议间的壁垒,使信息在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等多终端间无缝衔接轻松流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智能网关是整合智能家居的“中枢大脑”。

最后,通过“实践园”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实践场景的剖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

在物联网的通信网络中,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同时,它的应用场景具有复杂性:其一,在不同场景中,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网络通信技术呈现出多样化,万物互联催生了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其二,在同一场景中,常常涉及不同要求的数据传输,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在居家环境中,智能网关就是实现不同网络互联互通的关键设备。

二、学情分析

随着物联网健康设备及手机的智能终端的普及,许多学生已经佩戴上了运动手环,对蓝牙数据连接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技术细节还不太熟悉,如蓝牙通信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物联网中多种通信技术的了解,认识它们的特征及其应用场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
  2. 认识蓝牙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通信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关系。
  4. 了解智能网关在家庭组网中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蓝牙通信技术特征及其应用。
  2. 难点:不同场景中通信技术组网策略。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实物演示、体验发现、小组协作等方法。

六、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智能手环、智能手机、蓝牙音箱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物、课件出示:各种智能手环。

教师:大家认识这些设备吗?(智能手环)它们有什么功能?

交流:计步、获取心率、热量消耗、睡眠等数据信息……通过一些传感器进行信息获取,实现了信息感知。

【设计意图】实物和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对智能手环的认识更加深刻。结合学生个体在生活中的经验,交流智能手环功能,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蓝牙通信技术——数据信息传输

  1. 了解蓝牙通信技术。

教师:在智能手环中记录的数据信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

教师:由于智能手环难以处理即时、动态、持续的数据信息,需要智能手环和手机这两个设备要相连接,再进行数据传输。

演示:智能手环和手机的连接

观察并思考:智能手环是通过什么通信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呢?

教师: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它能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信和数据同步。

【设计意图】此处设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并通过现场连接智能手环和手机设备,感受蓝牙通信技术传输数据信息。

  1. 蓝牙通信技术的特征及应用场景。

教师:为什么智能手环的数据传输会使用蓝牙技术呢?

提示:蓝牙通信技术具有功耗低、速度快、连接稳定可靠的特点。

教师:根据蓝牙通信技术的特点,还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

讨论:应用在可穿戴产品、智能健康设备、智能家居场景中。

可穿戴产品:智能手表、指环、运动鞋、眼镜等。

智能健康设备:血压仪、体温计、体脂秤等。

智能家居:耳机、音箱、灯泡、灯开关、电饭煲等厨房用具。

教师:蓝牙被广泛搭载于各类电子设备中进行数据传输。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设备与设备间的通信距离,是长还是短呢?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