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机器人传动

一、教材分析

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通过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的概念和特点。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能够辨别出采用的是哪一种动力传动系统,以及采用该种传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二、学情分析

  1. 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到链传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都熟悉的自行车运动来进行讲授,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动的乐趣。
  2. 本课设计有小实验:用橡皮筋带动两个瓶盖进行传动实验。教师在进行本课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为实验单位,共同完成这个皮带传动过程。实验小组以3~4人为宜,可以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学习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方法,了解传动在机器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三种传动方式的学习,加强对机器人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通过实际应用情况判断传动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的概念及常见的传动方式。
  2. 难点:传动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原理、不同类别的传动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瓶盖若干、皮筋若干等。

 

  • 教学过程
  • 展示与引入、提出问题

播放《缝纫机工作原理》动画。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机器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这个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学生猜想缝纫机的作用。

教师:其实,我们身上的衣服裤子,就是通过缝纫机一针一线编织成的,它的运动方式就叫作“传动”。你能看出动画中的缝纫机是如何实现传动的吗?

学生观察回答。

不仅仅是缝纫机上用到传动,在机器人的运动中,采用的也是传动的方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传动”。

(板书课题:机器人传动。)

【设计意图】面对机械结构的知识,学生难免产生陌生的心理,播放动画呈现传动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从感性经验的角度理解什么是传动。

  • 小组协作、合作探究“认识皮带传动”

教师:在缝纫机中,脚踏为哪个轮子提供动力,带动哪个轮子呢?

教师:皮带传动是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配合(如图1所示),并通过皮带进行动力的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的基本原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