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7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设计
课 题 | 我们认识的数 | 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 | 第 3单 元 | 第 7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理解在不同背景下数的不同意义,能准确数出在不同场景中100以内的物体。
2.经历数的认识的综合与应用过程,进一步学会实际数数和数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
教学重点 | 能在生活场景中数数、理解数的具体含义。 | ||||
教学难点 | 实际数数和数的估计。 |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100以内的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对数的应用经验,大部分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不会感到有困难。其次针对这样的知识起点,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猜、说、估、数等活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能通过猜数来培养估计意识,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
核心素养 | 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积木。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 我们都认识的了哪些数呢?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这些数。 2. 看图写数。
3.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第一幅图四位同学的话抛砖引玉,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拓视野。猜年龄这一层次则以一个智力游戏的形式出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说出100以内的数。 1.出示: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瞧,这几位小朋友正说得热闹呢!让我们听听他们说了什么。 他们用到了哪些数? 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2.提问: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把你想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多人) 小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更多的数。 (二)猜年龄。 1.出示:让我们走进小明家看一看。小明家有个人,今年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你觉得呢?你认为呢? 追问:发现小朋友都猜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为什么没有人说是爸爸妈妈呢? 小结:一般情况下,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约是六十几岁;爸爸妈妈大约是三十几或者四十几岁。 2.课件:小明奶奶是64岁、爷爷是67岁、妈妈是34岁、爸爸36岁。(播放小明家人的年龄)。 小明还说“奶奶的年纪比妈妈的年纪大得多。” 你也能像这样选图中两个人的年龄来比一比吗?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说、指名几人) 3.谈话: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家里人都很关心。 任务二:猜一猜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安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活动一. 抓蚕豆。 (1)思考:跟着老师一起去蚕豆屋玩一玩。如果老师满满地抓上一把蚕豆,要知道我手里有多少颗蚕豆,我们只要怎么样?(数一数) (2)老师抓蚕豆,数蚕豆。 (3)学生抓数。 估一估:如果你抓一把,估计能抓到多少颗?为什么估的都比老师的少?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