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和算法的数学学习过程。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题目,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
||||
重 点 |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法。
|
||||
难 点 |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 ||||
学情分析 |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以及笔算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十位上的乘积时,把个位进上来的数记错或忘记,这时可让他们把这个数暂时先记在竖式十位的横线上。在学生做过一些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什么时候要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么知道该进几?怎么进位?启发学生得出: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用直接引入主题的方式带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主题图。
2.提示:王老师要去书店买一些连环画,来奖励最近表现比较好的同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预设: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
4.提示: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预设: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6.提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7.预设:16×3
8.提示:为什么用乘法?
9.预设:求3个16是多少,用乘法。
10.提示: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习任务一: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需要。然后,通过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在中间的虚方框中给出笔算的整个过程,并给出了第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第二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留给学生自己填写,使学生明确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最后,将竖式进行简化,给出简洁的书写格式,体现追求简洁、合理的数学思想。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1.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你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计算并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算法: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摆小棒的方法。一个因数是16,一行摆一捆零6根,另一个因数是3,摆这样的3行,这样一共有3捆零18根,把18根中的10根组成一捆,就是4捆零8根,也就是得48。
2.预设2:连加的方法。16+16+16=48
3.预设3:数的分解组成。10×3=30,6×3=18,30+18=48
4.提示:评价各种算法,组织进行讨论,说清楚每种方法的算理及各种方法使用的范围。
(1)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运用起来局限性比较大,遇到较大的数就不容易摆出结果。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