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课 题 | 单式折线统计图 |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 2单 元 | 第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
||||
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
||||
学情分析 |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 ||||
核心素养 |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 ||||
教学辅助 |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 ||||
教学过程 | |||||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1. 你有记录自己身高的习惯吗?你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2 这是强强同学从出生到10岁的身高统计表,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0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1. 教学例1。 师: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的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1图表)
生1:我从中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长。 生2:我知道了张小楠从6岁到7岁身高增加了2厘米。 生3:我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在12岁时,身高最高是144厘米。 …… 师:请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加,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28厘米。 • 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张小楠从10岁到11岁身高增长得最快,从折线统计图上线段的上升趋势的急缓可以看出来。 • 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150厘米左右。 师: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升降变化,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 任务0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师:你从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图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练一练)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1.一位病人某天7~ 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 到几时上升最快? (2)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3)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二)学以致用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