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4 司马光 | 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出现。 |
||||
学习
重难点 |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这样的句子。教师可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感受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美好品质”带给人的温暖和感动,争做拥有“美好品质”的小学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带着问题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促使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默读的效率,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3.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你知道是什么故事吗?对了,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这个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4.资料链接。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学习任务二: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词句间的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提示: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些。
2.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这篇课文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这样的文章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文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
重点提示:“司”是平舌音,“持”是翘舌音。
3.交流识字技巧。
比较识字:弃——异 持——诗
加一加:足+失=跌 比+白=皆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
重点提示:“司、庭”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登、众、弃”是上下结构的字;“跌、持”是左右结构的字。
“登”,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癶”左低右高,右边的两撇短而平行,捺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庭”,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里边“廷”的“壬”不要写成“王”。
学习任务四: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本篇是文言文,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技巧呢?
小贴士: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