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编版 年级 古诗词诵读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默写诗歌。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送别诗的特点。

3.通过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感悟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

重难点

通过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感悟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的语文生活即将结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80多首古诗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功底,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如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所以这首千古绝句的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零起点,另外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是重点,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感悟诗歌意境是难点,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体验,而又不拔高要求,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揭示诗题,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谈谈离别时的心情,调动情感共鸣,为理解古诗所表达的离情别意奠定情感基调。)

  1. 大家都有过别离的经历,说说分别时的心情。古人离别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又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呢?
  2. 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读课题。

(1)释题:《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王维好友。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今新疆库车地区。

(2)读准题目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任务初读古诗,读明诗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要从几十个字中读出画面是很不容易的,本环节引导反复诵读,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然后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离别之情,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1. 读通读准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舍”读“shè”;“浥”读“yì”。
  • 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
  • 齐读古诗。
  1.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预设】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注释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学习任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要从几十个字中读出画面是很不容易的,本环节引导反复诵读,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然后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离别之情,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一)画中物

(自主学习要求)

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你想画些什么?

边交流边板书: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二)画中情

1.渭城的景

(1)过渡语:是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导朗读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2)柳:道路两旁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指导朗读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

(3) 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

【预设】清新、清爽。

  • 指名朗读一二句诗,齐读一二句诗。

(4)过渡:杨柳不识人间情,抽枝长叶笑春风。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读到了许多含“柳”的诗句,古人送别朋友诗都是折柳相送。你觉得王维看到这青青的柳树,他感受到了什么?读一二两句,谈谈一二句诗的意思。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