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

第三单元 写作实践

布局谋篇

写作实践一

【题目】

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等这些都可以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具体内容,或风景、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

2.前面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如何进一步展开,并使之完美。

3.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点拨】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题干“家乡的名片”分析,作文主题应贴合“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名片”的意思是介绍代表本人,在这个题目中应是代表了家乡的特色,要紧密围绕这个点进行展开。整篇文章要通过家乡中具有特色的人、事、物、景,展现出家乡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同时,写作要立足于事实,同时延伸出新的思考或感悟,激励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

第二:选材构思。根据题干“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分析,针对这一相关性,应根据自己选择的写作素材选择相应的文体,在文体上我们可尽量注意选择记叙文、散文、随笔等文体来写。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家乡中对自己触动较大的景物、传说、人物进行落笔。在写法上要注意以实写虚,使具体化,形象化的景物、人物升华成更多精神层次的宝贵财富。这样的景物、这样的传说除了有浓浓的乡土味,勾起你心中的思乡之情外,还能带给其他人哪些情感价值,让他人对家乡产生新的兴趣,新的感悟,真正的起到了“名片”的作用。但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都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例文】

家乡的名片

一千多年的岁月,你巍然矗立着,从风风雨雨中走过,却从未消散你那俊美的容颜。应县木塔,你就是我的家乡大同市里最知名的名片。

雁门外北风劲吹,桑干河滚滚流淌。大同盆地中的故事从未结束过,这里有过和平与安详,也有过战争与动乱。千年的岁月,这里来过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汉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你来我往,争名逐利。也只有你——俊美的应县木塔,用你那双明眸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嫌弃,没有干涉,任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就这样,岁月渐渐散去,身旁的人们早已做了古,就剩下了你,依旧巍然的矗立着。最终,你成为了传奇。这样的传奇的故事,让多少大同人自豪的向世人传唱你的美名,那一声声轻呼“应县木塔”,飘入对方的耳蜗,便是向他人展示家乡的名片。

站在你的身下,我不禁为你的博大胸襟而感慨。站在塔顶眺望,烟雾朦胧了我的双眼。恍惚中,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仿佛看到了大明朝的戍边男儿。寒风狂吼着,鹅毛雪飘零着,他巍然地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眼中只有坚毅的眼神。忽然,号角声吹起,他立刻从静止中苏醒过来,动若脱兔,托起自己的长矛,勇敢地冲出军营,冲向来犯之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诗句中的意境在这里化为真实,就在将近用尽力量的那一刻,敌军退了,他们又一次将瓦剌人阻挡在了蒙古草原上。他笑了,为自己的胜利而笑,然后朝着地面的方向他狠狠地栽了下去。他的身影慢慢散去,耳边似乎只剩下了他的呢喃:这是我的国家,一点都不能退。然后,站在塔身顶层的我眼中盈满了泪水。应县木塔,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国家应有的样子,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捧热土一捧魂,数百年来多少壮志男儿,最终选择在这座木塔下,安魂于此。

你已经一千多岁了,身形也慢慢的苍老。一群年轻人来到你的身旁,对着你身上的你皱纹指指点点。但是呀,你一点儿也不恼,已经带着微笑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你知道,这里早已升平许久,这些年轻人来到你身边,为了感受你的沧桑和温柔,也为了感受下那些在伴在你身边的英魂。你作为家乡的名片,无数人因你之名来到这里,默默体悟那冥冥中的慷慨悲壮的忠贞豪情。

例文二

家乡的名片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着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沓而至,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内受捧,在国外热销。

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这种习俗儿时便可玩耍,中年时便可以表演。这种习俗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马的各种姿态。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渐渐往金色递进,那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它是家乡的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自然遗产。

家乡还有那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谁家的水没关紧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