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继续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了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能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
4.文化传承与理解:希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细节品味、掌握赏析方法;自主独立有创意地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地了解。
三、教学设想
七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好动,好奇心重,注意力分散,更喜欢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作品。《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琐记》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是很大,而且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他们认为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批判性过重。所以相比于经典作品中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阅读贴近他们生活时代的作品,那么《朝花夕拾》就承担着消除学生与经典之间的隔膜这一重大任务。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知识速递,知常识
1.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写作背景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三、研读探讨,把握作品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
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目标导学二: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请用一句话《朝花夕拾》中的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呢?
(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读做一下交流展示,老师做总结)
明确: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由此可见作者是在借物喻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我们会在七年级下册学到这篇文章。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有哪位同学知道“老莱娱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