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师讲述文章背后的故事: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因为文章太好了,《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至今摄影集不见出版,这篇《苏州园林》却成为了初中课本里最经典的课文。
今天,我师姐任职深圳出版社想要重启苏州园林摄影集编辑之路,我们一起组成《苏州园林》摄影集文案策划小组。
二、策划总要求:
出版社的要求就八个字:屏显:“因文制宜 自出心裁”。指生读。
出示课文重点词语注释(因课下注释没有,故补充):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别出心裁:出自于自己的创造。
说说你对出版社要求的理解。
小结:策划既要依据文章内容而来,又要有自己的创造,这是语言智慧。
三、活动一:拟写主标题
幻灯出示:( )——苏州园林摄影作品集
要求:从文中找概括性语句进行自己艺术改造。三分钟阅读,思考。
预设:园林艺术的标本 完美的图画 人在画中游 摄情画意 ……
小结:抓住了“画”这个词,就抓住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书中哪一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关键处有提示词语)
师引导:这是叶圣陶介绍苏州园林时打的最经典最重要的比方,准确地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游览者就能简单明白地拿到了欣赏苏州园林的钥匙。(要求学生记上笔记:打比方)
四、活动二 拟写摄影集目录。
1.师出示一批美丽园林图片,考虑如何编辑(增加苏州园林感官经验,学习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引导纷乱美丽的图片,需要整理,就需要分类别了,围绕“一幅完美的画”这个特点,作者是如何分类展开的呢?
2.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关键句,并调整重点词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板书:
亭台轩榭
假山池沼
花草树木
花墙廊子
大家能看出顺序来吗?
逻辑顺序,逻辑拯救大脑,大脑清爽,编辑起来便不混乱。
3.引导学生将刚才出示的照片分类。
明确:一幅完美的照片,是不同景物搭配,映衬的结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分类只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