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品行,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评人物形象,感受经典文本语言的魅力,理解魏晋名士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分析少年早慧的原因,理解良好家风等文化因素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勾连现实,激发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愿望。。
三、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已经在小学时接触了部分小古文,且现在的学生阅读面广,语感较好,要从字面上理解浅易的文言文难度并不大。但是,经典文本的文化内涵却离学生的心灵有一定的距离。在学习经典文本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办法,以语文的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咀嚼和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从而达到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体认,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
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见《》本课“作品简介”“文体知识”栏目)
课件出示: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1.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见《》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预设
课件出示:
节奏划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齐读、个别读
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课件出示:
重点句子的理解:
(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与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4.疏通文意
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点拨讲解,并明确全文大意。(见《》本课“句段精析”栏目)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阅读文言文,所以以“读”为主,着力于“言”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疏通大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品读理解,感受情趣
1.探究学习,感受情境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