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美。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

三、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初踏入中学,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有无限期许。在学习过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学生能意识到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情感美,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修辞知识,但通过朗读的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以及体悟作者情思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雨的四季》作为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落实重音、停连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配乐雨的声音及四季雨的图片)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写在早春的信笺上》。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散文风格。

2.介绍背景

《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先生,他被誉为现代山水文学的代表,其散文有一种田园美。文章是刘湛秋先生的精心之作,以“雨的四季”为题,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出了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静谧(mì)            莅临(lì )            吝啬(lìn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犷( guǎng )        干涩(sè   )

2.释义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

(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节奏之美;

(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找出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生交流,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春雨的特点:温柔、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本文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渴望之情和热爱生命之情。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