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回延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知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浓郁的陕北风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中所蕴涵的深情。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
【重点难点】
1.感受浓郁的陕北风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中所蕴涵的深情,理解、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1956年诗人贺敬之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隔10年后重回到延安,看着热情欢迎他的延安老老少少,看着以前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旧貌换新颜……贺敬之心情无比激动,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现代诗《回延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2.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一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 杜甫川(fǔ)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白羊肚(dǔ)
搂定(lǒu) 满窑(yáo) 树梢(shāo) 宝塔山(tǎ)
理解词义:
登时: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三、活动一:明诗体
1.听读诗歌
这首诗歌和以前读过的其他现代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①朗朗上口:两句一节,单独押韵,可以换韵;使用叠词。
②陕北方言:几回回、树根根、脑畔、白生生、羊羔羔
③地方风物: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小米饭、米酒、油馍、木炭火、炕。
2.感知诗体
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模仿了陕北最地道的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3.欣赏歌曲
(1)(播放视频: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你听后有什么感受?(歌曲高亢,嘹亮,悠长,感情强烈)
(2)比较民歌歌词与本文的诗歌语言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两句一节、押韵、体现陕北的民俗、写革命生活和革命情感、感情热烈欢快豪迈。
小结:诗人1940-1945年在延安学习生活了五年,对陕北民歌极其熟悉和热爱,他曾到当地群众家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信天游”民歌,研究这种民歌的特点,后来他创作出经典的陕北民歌《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回延安》这首诗就是贺敬之先生仿照“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再通过艺术性地创造而写成的。
四、活动二:理诗脉
这首陕北民歌里充满了浓烈直白的情感和浓郁鲜活的地方特色。诗的题目叫《回延安》,延安有怎样的地方特色呢?
1.感受别样延安
默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归纳提炼作者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延安。
示例: 诗中有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诗歌展现了延安鲜活的自然景观。
明确:
(1)延安独特的方言(紧紧儿、心窝、几回回、满心话、树根根、羊羔羔、几根根、白生生、几辈辈);
(2)延安特色的生活(小米饭、糜子、谷、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烷、土窑洞);
(3)延安亲切的人民(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
(4)延安鲜艳的人文风物(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窗纸、红窗花);
(5)延安光荣的革命传统(鸡毛信、保卫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6)延安卓越的建设成就(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楼房、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
2.理清诗歌脉落
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富于陕北地域特色的风情画,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延安”。这样“别样的延安”内容丰富,诗歌很长,一共有五部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他们有序地安排在五部分里的呢?
速读诗歌,紧扣诗题《回延安》,仿照示例,为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示例:第一部分:回延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明确: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线索:“我”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首诗的五个部分是诗人按照大略的时空顺序写的。
五、活动三:感诗情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