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坚持以“历史核心素养”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按照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实例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朝的大一统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它紧承上一课《盛唐气象》,从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展现了繁荣的盛唐气象。在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唐朝与周边国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辐射欧亚大陆的文化圈,进一步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景象。

学习本课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单元主题,又能让学生认识到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继而理解在今天,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围国家开展友好合作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学生情况分析

1、从认知能力上分析,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2、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鉴真东渡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概述、讨论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二)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史料研读、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三徒弟》,提问:你知道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个历史史实吗?

 

 

欣赏音乐,联系所学,思考问题。

 

从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原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课堂内容。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