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初中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之后,继续学习碳的第二种氧化物,此节内容起着承接和对比的作用,它是对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的继续,同时又通过比较,认识到一氧化碳虽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大。所以说,本课题在理论上是对化学概念的完全提升(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本课中,一氧化碳毒性的相关知识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对探究实验的开展是一个严重阻碍,所以本课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厨房的煤炉当中;同时一氧化碳的毒性与环保紧密相联也体现现代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已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所掌握,为学习一氧化碳奠定了基础。
- 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充满兴趣, 但实验的动手、分析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以“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二氧化碳
课时2 一氧化碳
课时2 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 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
-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农村常用一种取暖炉,通过燃烧炉中的木柴或者木炭来使室内升温。取暖炉一般都有一根长长的排烟管通向室外,如果没有排烟管会有什么隐患?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如果没有排烟管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
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交流讨论】观察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区别在哪里?CO2和CO的性质会相同吗?
【总结与交流】从分子结构看:一个CO2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CO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这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过渡】那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讲解】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思考】收集CO得用什么方法?
【总结】因为CO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演示实验】在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观察现象。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所以C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图片展示),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
【提问】利用CO的可燃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总结】可以作燃料。
【思考】在CO燃烧的火焰上方,分别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和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什么现象?
【交流讨论】在北方,人们还常用蜂窝煤炉来取暖、烧饭,但必须也要加装烟囱,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烧很旺的蜂窝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