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谈读书
【学习目标】
1.积累语文基础和文章精彩的语句。
2.理解《谈读书》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3.能应用《谈读书》的观点到自己的阅读和学习实践。
【教学重点】
1.深入剖析文本内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谈读书》的文本内容,捕捉培根对于读书的精辟见解和独特表达,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2.实践与应用结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培根的读书理念,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论证结构:由于《谈读书》是一篇论述性较强的散文,学生在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上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文中的论证线索,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
2.领悟抽象哲理:培根的文风以简洁、凝练著称,文中可能包含一些抽象或隐晦的哲理表达。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解释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这些抽象哲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一段探寻智慧与启迪心灵的旅程。我们将一同走近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一位深邃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他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更是一位科学革命的先驱。他的《随笔》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英国随笔的独特体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随笔》中的一篇名作——《谈读书》。
二、检查预习
1.文题解读
“谈读书”的“谈”是谈论、议论的意思;“读书”是谈的对象 。标题点明了论题。
2.作者介绍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国籍)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著有《新工具论》,论说文集《培根随笔》等。
4.字词积累
①正音正字
怡(yí)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xiá) 诘(jié)难
涉(shè)猎 蒸馏(liú) 滞(zhì)碍 诸(zhū)如此类 吹毛求疵(cī )
②理解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要诀:重要的诀窍。
三、活动一:交流与分享
过渡:
每一本书都如同一扇窗,带我们探索不同的世界。在我们开始学习培根的《谈读书》之前,我想先邀请大家分享一下读书对你们的重要性,以及你们在阅读中收获的那些宝贵经验。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培根的观点,还能激发大家对阅读的热爱和期待。
活动:
组内讨论交流读书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四、活动二:猜想与印证
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猜猜培根在《谈读书》这篇文章中会谈些什么呢?请大家大胆猜想,然后我们通过阅读来印证自己的想法,看看你是不是和培根一样,有着深邃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
活动:
1.本文的题目是《谈读书》组内集体猜想文章会写哪些内容?请掀起头脑风暴,猜想越多越好。
预设:
目的、选择、态度、方法、经验、乐趣、习惯、困难、反思、推广、感受、启示……
2.阅读全文,将印证了你的猜想的部分勾画出来,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谈读书的。
五、活动三:阅读与讨论。
过渡:
在我们的阅读旅程中,阅读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培根的世界,探寻他的智慧之言。”
(一)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1.将你前面勾画的内容梳理归纳,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读书,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请详细勾画出读书有哪些目的、哪些方法、哪些作用。(画出思维导图)
怡情
读书的目的 傅彩 读书带给人的好处
长才
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推敲细思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可浅尝——须读其部分 →摘要
不同的书 可吞食——须大体涉猎 →浏览
用不同的方法 须咀嚼消化——须全读 →精读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二)解读文章的论证方法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