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通过对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认识呼吸道的结构功能过程中,通过触觉、嗅觉等多方面去体验思考分析、判断、构建呼吸道的功能。
探究实践:通过教材“资料分析”展开小组讨论分析,表达、交流、展示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责任:通过认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资料分析”活动的组织和完成。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有三大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本节课可通过初生婴儿啼哭的生活场景导入,引出课题。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课堂导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部分:呼吸道的功能是重点,可以按照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顺序:先是鼻、再到气管和支气管,结合生活实际和数据分析,理解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的功能。
第三部分:呼吸和吞咽的关系,同通过“食不言寝不语”古谚引入,结合教材图,结合动图,理解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以及引导良好进食习惯的养成,结合青春期的知识了解声带的发声原理及保护。
最后进行知识拓展:海姆立克急救法
-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场景导入: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啼哭,如果婴儿没哭出来,医生就会轻拍婴儿的屁股,让他哭出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尝试回答。
教师讲解: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从而引出呼吸系统的组成)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出示课堂导学1,让学生按照课堂导学进行预习。
教师出示呼吸系统模式图,请学生依次观察,结合经验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将相应结构拖动道模式图的相应位置。
师生总结: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部分: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知识回顾: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而呼吸系统的组成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所以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是咽。
学习目标二、呼吸道的作用
过渡:呼吸道仅仅是一个通道吗?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
出示课堂导学2,学生阅读资料,尝试通过了解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去理解呼吸道的功能。
(1)呼吸道什么结构能够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3)痰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4)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 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气管的结构图,组织学生摸摸自己的鼻子提问: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生: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师补充:气管有呈C字形的软骨,鼻也有骨与软骨,骨与软骨具有支架作用,使气流通畅。
- 教师出示数据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从空气中进入道肺泡内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呼吸道有哪些结构可以实现这些作用呢?
①鼻腔的功能
师出示鼻腔内部结构图片,引导思考鼻腔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
师补充:鼻是气体进入呼吸道的开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毛有阻挡灰尘、过滤空气的作用。鼻黏膜还能分泌黏液,黏膜内有毛细血管,黏液有湿润空气的作用,毛细血管有温暖空气的作用。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