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扫地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基于传感器的学生机器人的学习和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内容,本课就从生活出发,将扫地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综合应用传感器和舵机完成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扫地机器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模块搭建和程序编写与运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扫地机器人,引导学生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任务,再展开教学。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舵机,再结合已学的避障程序进行舵机程序的添加,因此建议通过迁移应用实践于课堂中。

二、学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可知,本课的学习对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任务的铺垫分析扫地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搭建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脚本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但本课加入了舵机的拼搭和使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教师的搭建分享展开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学会拼搭扫地机器人,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完成避障程序搭建。通过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任务,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扫地机器人,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心里埋下发展技术的种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
  2. 难点:理解避障程序和清扫程序的顺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教学环境中对主要任务进行分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优化各分解任务,最终整合实现扫地机器人的任务效果。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用演示文稿和学生用演示文稿。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到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怎么办?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我想休息一下,能有个机器人帮帮我吗?

学生提出机器人来清洁。

教师:对呀!有扫地机器人,商场里看到过很多呢!其实我们也能自己搭建扫地机器人,今天跟着老师一起来搭建扫地机器人!(板书:扫地机器人)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揭示主题“扫地机器人”的搭建。

(二)实践探究

  1. 项目分析。

教师:扫地机器人要有些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提出需要有避障和清扫的功能。)

教师:那你能说说有这样功能的机器人是怎么运作的吗?

学生:测距—距离大—前进—清扫,距离小—后退—转弯。

(教师结合分析列出流程图。)

教师:按这样的流程我们就可以实现让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了!

【设计意图】通过项目分析将扫地机器人的任务具体化、直观化,让操作任务更简单。

  1. 搭建扫地机器人模块。

教师:接着,我们来拼装一个扫地机器人!它边前进边清扫,安装上测距的超声波传感器,那用什么清扫呢?(演示部分拼搭,提出清扫工具的选择)

教师:我们把清扫工具用舵机连接起来,这样当舵机左右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清扫的功能了。

(教师演示机器的搭建,学生模仿操作,完成扫地机器人的搭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规范模块拼搭的方法,减少因搭建造成的任务困难。
(三)操作实练

  1. 搭建机器人避障的程序脚本。

教师:扫地机器人前进的过程中还有哪两部分运动?

学生: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的避障和清扫。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