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时 认识利率 例4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储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掌握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利率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百分数知识,总体上掌握得较好,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学生对储蓄、保险、纳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解决问题能同学之间相互质疑,解疑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从好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核心素养 明确利率实际问题与百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日夜盼望的春季马上就要到了,你高兴吗?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过年期间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寓意平安快乐。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管理你们的零花钱的呢?

(生自由说一说:有点放在家里。有的放在存钱罐里。有的爸爸妈妈帮着存入银行。)

师:把压岁钱存入银行的好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储蓄的好处吧!

 

学习任务一:了解储蓄的含义和计算利息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阅读,明确本金、存期、利率的意义,充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展示利率表,知道“存款年限不同,所对应的年利率也不同”,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自主发现,才会印象深刻。】

新知探究—习“方法”

结合教材情境图,认识利率,理解利率的意义。

一、课件出示教材情境。

人们常常把节约下来或者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我们把这称为储蓄。储蓄不仅可以使个人钱财更安全,并增加一些收入,还可以支援国家建设。

1.了解存款方式

  • 活期存款:随时存入,随时支取。
  • 定期存款:整存整取,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到期一次性支取本息。零存整取,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到期一次性支取本息。

以上的存款方式学生都会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除了能取出存入的钱,还能获得一部分利息。

2.了解存储小知识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存入本金,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存期和利率必须对应哦!)

3.利率的变化

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2015年10月23日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