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课时 数学广角-数与形(2)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均分结果越来越接近单位“1”的过程,感悟极限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难    点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正式讲解数形结合思想,教材题目设计巧妙,在观察图形发现规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在动手画图上,有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画图的能力。这两方面都要求思维活跃,大胆猜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
核心素养 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树形结合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通过算式计算,发现算式中隐藏的数的规律,猜测算式结果。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带领学生复习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新知的计算做了铺垫。主张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算式中的数字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情境导入,引“探究”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华罗庚爷爷,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将数学应用到生活领域。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爷爷做的这首小诗就是讲“数形结合”这个问题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结合的知识。

知识链接,构“联系”

观察下面算式特点并计算结果,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           +=

 

+=          ++=

1.学生动手计算,总结计算方法。

2.思考: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与形的第一个例子,知道了一些有规律的图形可以变成算式让我们来解决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来学习数与形的第二个例子,让我们来看看数与形之间还可以有怎么样的转化。

新知探究,习“方法”

(一)分步计算,找到规律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