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

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1.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

序号 回目 回目主要出场人物 阅读日期
1 第一回    
2 第二回——第四回    
3 第五回——第六回    
4 第七回——第九回    
5 第十回——第十二回    
6 第十三回——第十四回    
7 第十五回——第十六回    
8 第十七回——第十八回    
9 第十九回——第二十回    
10 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    
11 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    
12 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    
13 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14 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    
15 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    
16 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17 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    
18 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    
19 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    
20 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    
21 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    
22 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    
23 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    
24 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    
25 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    
26 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    
27 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    

2.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画思维导图给书中人物进行分类。

示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解读题目

出示《儒林外史》书籍的图片。

设问“儒林”是指什么?外史又是指什么?

明确:儒林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衍传》中,描述了当时儒家学者王衍的学术荣誉。后来,儒林逐渐成为儒家学派的代称,并且在宋代以后,逐渐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简而言之就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外史”意思是非正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上学期所学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描绘了众多的读书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2.了解《儒林外史》创作的背景

出示《儒林外史》中词: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说的也许正是他自己,丰姿卓绝贵公子是他,贫困潦倒书生也是他。

出示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代表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而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教师讲述:他出生名门,18岁便考上秀才,才名诗名在外,真真一个贵公子,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吴敬梓接连遭遇丧妻、科场不第(一直考到30岁,也没有考中),又因生父、嗣父相继去世而遭遇觊觎、争夺遗产的家族纷争,他伤心愤懑,以任性挥霍发泄苦闷,遂“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