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故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设想
九年级学生一般都阅读过比较多的小说作品,包括平时的阅读,也是以小说为主,知道所谓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即能够读懂“这一类”。但是,同学们也往往只满足于对情节的概括和人物的分析,而对于那些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却缺少发现、欣赏的能力,不能读出“这一篇”。因此,教学本篇,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教师能简则简,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更深处掘进,“跳起来摘桃子”,获得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故乡,我们不由得想起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在我们心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背景资料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文本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按篇幅分类: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
短篇小说,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平均字数三至四万字的小说。
长篇小说,字数在六万字以上会被划归长篇小说。
三、初步感知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阴晦(huì)瓦楞(lénɡ)猹(chá)五行缺土(xínɡ)鹁鸪(bó ɡū)潮汛(xùn)瑟索(sè)
寒噤(jìn)折本(shé)黛色(dài)惘然(wǎnɡ)恣睢(zì suī)
2.理解字词。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鄙夷:看不起。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请大家在默读过程中找到《故乡》的行文线索(思路)。
【明确】(提示:注意四句话)
1.第1段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2.第6段的“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
3.第53段的“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4.第77段的“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小结: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
【提问】请大家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分别叫同学来概括)
【明确】第一部分:回故乡(1-5段)。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重点写渐近故乡时萧索的景象和“我”的悲凉情绪。
第二部分:在故乡(6-77段)。其中6-8段写老屋的冷寂,“我”和母亲相见与谈话;9-33段写“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34-52段写小市民杨二嫂;53-77段写闰土的到来以及他的变化。
第三部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