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设想

《答谢中书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学好本文,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古往今来,山水景物都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用一双发现美的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陶弘景的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感受江南山水之美。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全文仅68字)。

  1. 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1. 文学知识: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名士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美,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魂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样的精神,鲁迅先生称其为魏晋风骨。。

4.关于书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字音

颓(tuí)    与(yù)

2.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

(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

(颓 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④古来共谈

(谈 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形容词作名词,指山水奇丽

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1. 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教师明确重点词语解释: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俱:都。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复:再。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