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课件【2023年修订】

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重点)

2.体会文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体验“我”在脱险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历程。(重点)

3.体会文中伏笔的作用;透过现象,把握课文中父亲和杰里的人物形象。(难点)

4.理解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核心素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是荆棘重生,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经历的文章。文章记述了“我”童年时的一次遇险经历,并由此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也因此逐渐从一位身体病弱、性格怯懦的胆小鬼成长为一名在二战时能够独闯敌营的战斗机飞行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顿·亨特的这篇文章,分享他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人生启迪。特别是一些胆子较小的同学,更是要注意从本课中的学习中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方法。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

莫顿·亨特擅长写励志类文章,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其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

在二次大战期间,上尉莫顿·亨特是美国空军的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曾经驾驶过英国蚊式双引擎飞机独闯德国本土去执行侦查任务。

三、字词预习检查

1.生字识记

zhú0                  wù             huǎng hū              yē

灼人                突兀              恍惚               抽噎

2.词语解释

【灼】烧、烤。                          【滑稽画】漫画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3.多音字辨析

哄骗(hǒng)/起哄(hòng)/哄堂大笑(hōng)

四、整体感知

1.听读或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清本文记叙的六要素,然后填写下表。

抽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故事的主要内容: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思路:冒险[1—6]→遇险[7—17]→脱险[18—28]→感悟[29]

第一部分(01-06): 写“我”决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悬崖而冒险

第二部分(07-17): 写“我”和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被抛弃而遇险

第三部分(18-28):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成功脱险

第四部分(29—29):写“我”成功脱险后的人生感悟

五、自主探究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

1.“我”听到小伙伴提议去爬山后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2.犹豫不决的“我”为什么最后又决定跟着小伙伴们去爬悬崖了呢?

3.在“我”爬悬崖前,先对要爬的悬崖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在文中画出能表现“我”遇险时心理状态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析“我”悬崖脱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作用。

7.“我”脱险时有了成就感,其含义是什么?脱险后“我”有何感悟?

抽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1.“我”听到小伙伴提议去爬山后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我”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我”是一个病弱的孩子,经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

  1. 犹豫不决的“我”为什么最后又决定跟着小伙伴们去爬悬崖了呢?

因为“我”不愿意当胆小鬼,所以决定去冒险。

3.在“我”爬悬崖前,先对要爬的悬崖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为下文写“我”悬崖遇险和“我”产生恐惧心理作铺垫。

4.在文中画出能表现“我”遇险时心理状态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或句子:

……这才开始满头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