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1.说出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图片,讲解: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呼气运动实现的。那么,外界的空气进入肺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新知探究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45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的比较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
3.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明显增加。
2.增加的二氧化碳和水直接来自肺部;但究其根源,二氧化碳是体内细胞呼吸的产物,水有的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有的是从饮食中摄入的。
3.吸入的氧气进入体内,供生命活动需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肺泡与血液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肺泡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肺泡?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气管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支气管在肺里经过多次分支后,在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肺泡是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结构。肺泡有哪些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肺泡数量多,体积小,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加了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活动】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这些都是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那么,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最后结果会怎样?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能。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扩散现象。
【教师活动】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讲解:当肺泡中的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浓度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当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时,二氧化碳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并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可见,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师活动】讲解: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你们知道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吗?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尝试回答:氧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动物从外界获得的氧,通过红细胞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线粒体则消耗这些氧来产生能量,供给细胞,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讲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时,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师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总结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并尝试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尝试总结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并画流程图。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