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有关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和石拱桥特征的资料。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要选编的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的说明文,重点是掌握各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将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的清楚明白。因此,本节课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以本篇课文为例,学习解说词的写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结构的条理性,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昇从科学的角度风趣地解释了“桥”的含义——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身直跨大河两岸,从不同形态展示着它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欣赏茅以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的美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茅以昇(1896—1989),桥梁专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钱塘江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有《茅以昇文集》。

2.介绍背景

茅以昇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从中可看出他写作本文的意图——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3.文学常识—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说明事物的内容和形态、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

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弧形hú    拱桥gǒng    洨河xiáo

陡坡dǒu   和谐xié    饮涧jiàn

桥墩dūn   郦道元lì   张鷟zhuó

匀称Yúnchèn   惟妙惟肖xiào

2.释义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残损:(物品)残缺破损。

胜景:优美的风景。

推崇:十分推重。

优越:优胜,优良。

长虹饮涧:入涧饮水的长虹。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就地取材:就在当地选取所需要的人或材料。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结合各段段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二)(3段 )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4~5段)惊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