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杨礼赞》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圈点勾画法,讨论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梳理文章线索,区别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进而解读出白杨树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

通过当堂练笔的形式学习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的一年学习中主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美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学生上学期已学过《爱莲说》《陋室铭》,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象征的手法有所了解。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到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翻到课文的单元导读73页,来整体上看看这一单元主要讲什么,有什么学习任务。(给学生一点时间阅读)

教师总结:本单元由五篇散文组成,大家可以翻一翻,浏览一下,这五篇散文尽管风格各异,但都具备散文最基本的特征——形散神不散,所谓神不散,就是作者一定是借助写这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或者是某种精神境界,学习散文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这个“神不散”的“神”到底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阅读思路就不会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

(一)与《背影》这个标题相比较,从标题就可以看出——《白杨礼赞》的感情更外露,情感更饱满。什么是“礼赞”?

引导:大家看看这个“赞”是什么意思?赞美、赞扬

那么这个礼呢?我们常说对师长要以礼相待,从古至今,“礼”就被人们赋予了“庄重”“尊重”“崇敬”的意义。白杨礼赞就是说用一种崇敬的心情去称赞白杨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赞美。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教师补充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介绍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 月,那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作者于1939 年3 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五月赴延安鲁艺讲学,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三、诵读训练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扫清字词。

1.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2.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3.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宽平的意思。

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6.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7.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8.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缩。

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横冲直扫,冲杀突击。这里是指到处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

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1.提问:这是一篇散文,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赞美白杨树。

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用一个短语回答,文中反复出现这个短语。

【明确】“不平凡”

【小结】对,请大家分别把文中四处出现“不平凡”的句子划出来。大家发现,其中有三句是独立成段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要独立成段,也就是有什么作用。首先我们看第1自然段,思考一下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不平凡”总领全文,即全文是围绕“不平凡”来展开,也是本文的线索,它总领之后的三个“不平凡”,所以,全文反复出现“不平凡”有使全文结构显得清晰紧凑的作用,也有强调白杨树“不平凡”特点的作用,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②“我赞美白杨树”有开篇点题,呼应标题,奠定赞美感情基调的作用。

3.请大家再次以“不凡平”为纲要,通读课文梳理出全文的写作思路。(换句话说:作者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的“不平凡”,那么“不平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土高原: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为白杨树的出场做铺垫, “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段):外形特征的“不平凡”——笔直、靠拢、向上、光滑。

第四部分(第7—8段):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五部分(第9 段):再次赞美白杨树——白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