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认识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机器人基础”模块的起始课。本课在结构上统领整个机器人模块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以建立学生对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为主,帮助没有接触过机器人的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教材突出机器人的定义、历史发展、分类、组成这四个方面,并借助实物、图片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机器人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教材出发,在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适应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材料。例如找寻一定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或者从网上收集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结合配套光盘里提供的素材,由教师集中演示,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尝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弥补资源的不足。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 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并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 通过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 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 难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形金刚》吗?
(播放《变形金刚》片段。)
学生观看。
教师:这些能变形的金刚就是以生活中的机器人为原型的,别以为机器人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中间哦!(出示银行的机器人客服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板书:认识机器人。)
【设计意图】用电影视频导入,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激发求知欲。
(二)新授一:初识机器人
教师:一说到机器人,每个人头脑中可能都会出现一个机器人的形象,你觉得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可能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者其他生活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动作能力、规划能力等。
机器人有三个基本特征(PPT出示):
大脑——自动控制的程序。
身体——一定的结构形态。
动作——有能力完成一定的动作。
这里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他们是机器人吗?
(PPT出示绘图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对照机器人的特征进行思考。
教师:机器人一定是人的外形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并不是只有人型的才算作机器人。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给机器人的定义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这是1999年索尼公司开发的“爱宝”机器狗,“爱宝”可以理解大约180个声音指令,完成取东西、拍照等动作,甚至在电量即将耗尽之时,它还会自己去找充电器。“爱宝”的面部配备发光屏幕,可以通过灯光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工程师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爱宝”进行编程,让它完成像足球比赛这样的特殊工作。
2000年,本田公司启动的“阿西莫”机器人项目,致力于开发出服务于人类日常生活的“类人”机器人。这是“阿西莫”机器人服务员送茶的图片,那是“阿西莫”机器人正在进行体操表演。(PPT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先明确机器人的特征,再用两张图片进行辨析,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各种外形的机器人。
(三)新授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机器人的发展史,从时间角度,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古代机器人和现代机器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