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肥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化学肥料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盐类知识的延伸,本节主要讲解常见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教材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介绍铵态氮肥的鉴别,教材设计了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区分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第一课时重点学习化肥简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关课外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和探究,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中无机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盐、复分解反应等知识,为掌握本课题奠定基础。在科学探究上,学生已经经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训练,学习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学科渗透上,生物学上已经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了系统的讲解,对化学肥料、农药知识也有所渗透。

总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科学、系统的认知。通过这节课题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较轻松的把两者相结合,既能正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运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

课时2  化肥的简易鉴别

 

课时1 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
  3. 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施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及“利”与“弊”。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图片展示几种蔬菜。

【情景引入】小明的妈妈爱好种菜,在家里的菜园里种了许多蔬菜,像番薯、芹菜、番茄、油麦菜、木瓜、韭菜等,但是小明妈妈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有些蔬菜的叶色不浓绿,有的蔬菜叶尖枯焦,还有的蔬菜叶色不浓绿、边缘还焦枯,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吗?

【图片展示】图片展示叶色不浓绿的蔬菜、叶尖枯焦的蔬菜、叶色不浓绿、边缘还焦枯的蔬菜。

【过渡】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就是说明肥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讲解】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之后,増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图片展示】1949~1985年化肥使用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问题】你知道农作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吗?

【图片展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