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1~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
■ 古老的陶器
示例作品一:旋纹尖底彩陶瓶(新石器时期)
- 基本信息: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珍品。高25.5 厘米,口径7 厘米。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 造型特点:形制与砂质绳纹尖底瓶相似。小口,宽檐外移,细长颈,圆肩,上粗下细长腹,尖底,腹侧有对称环耳。
- 装饰特色:通体磨光,用黑彩在颈与下腹部绘平行线纹,肩与上腹部绘优美流畅的旋涡。
纹与黑白点纹。表现很强的运动感,有浓厚的装饰性。
示例作品二:蛋壳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期)
- 造型特点: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俗称蛋壳陶。棱角清晰明确,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有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 艺术特色:不施彩绘,色彩单纯古朴,以造型取胜。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色彩乌黑光亮,别具风格。比例适度,轻盈秀美,杯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装饰造型达到完美统一。
示例作品三:陶鬶形盉( 新石器时期)
- 造型特点:陶足三只,袋形。其腹部造型丰满,上接筒状的颈,颈和腹的一侧安装有绳纹把手,犹如一只昂首挺胸的立兽。
- 艺术特色:三个袋形足扩大了受热面,加快了炊煮速度,还起着稳定的支撑作用。器物造型集圆浑和秀美为一体,美观而有气势。
教学提醒:
-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度是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实用器皿,用来打水、盛放食物和烧煮。当时的陶工按照功能的不同对黏土进行捏筑和造型,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从器皿的足数看造型特点:
- 彩陶最早的装饰,受编织物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发现烧制好的陶器不用编织物也可以使用,但纹路还是保留了下来。彩陶上常见的饰纹有席纹、绳纹、水波纹、鱼纹等。
新时期时代陶器上的纹饰,则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
■ 神秘的青铜器
- 青铜器的作用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中国的青铜在夏、商、周三代为鼎盛时期。按不同的功能需求,青铜在当时被用来制成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礼器等,也有用作生活日常实用器具,如家具、灯具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治的秩序。
- 钟鸣鼎食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
- 青铜器的纹饰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