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数数及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计

课   题 数数及数的基本含义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第 3单 元 第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理解几十几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

2.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数感。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百与十的关系,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初步建立数感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教学的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核心素养 会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看图写数。

 

2.填一填。

(1)九添上一是(     ),十九添上一是(     )。

(2)19的前面是(     ),后面是(      )。

(3)数出15后面的5个数:15、(     )、(     )、(     )、(     )、(     )。

3.提出质疑:比20大的数怎么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例1情境。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教师出示二十四和二十九,学生摆学具)

 

任务一:动手摆一摆,理解图片摆法

仔细观察图片,发现一捆是10根,2捆就是20根。动手摆一摆,理解图片摆法

【设计意图:这里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一摆,然后再对出现的不同摆法进行展示、对比、交流和优化,从而让学生对2捆加3根的摆法有了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对于数的组成理解也更加清晰。】

 

1. 你是怎么摆的?哪一种更清楚呢?

2. 让学生根据2捆加4根的摆法再次跟老师一起摆一摆。

3.引导学生发现一捆就是一个十,那么二十四就是两捆加4根,就是2个十和4个一。

任务根据摆法,再次尝试

结合学生的摆法进一步研究满十变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破操作小棒是不可少省略的重要环节。操作后一定要抓住为什么由原来的两捆带几根增加到了三捆这样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刚才我们都能用一种很清楚的方式摆出二十四和二十九。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用这种方法摆出其他的数。

1. 借助于小棒,让学生先摆出二十九

2. 鼓励学生说一说,2捆表示什么,4根表示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3. 提问:让学生猜一猜如果老师在添上一根是多少根?

4. 追问: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把单个单个的捆成一捆,即满十变整,也就是现在有几个十,指出单根小棒如果满十了就要摆成一捆,就由二十几变成了三个十。

5. 延伸:让学生继续思考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呢?五十九呢?

6. 小结:通过刚才的摆一摆发现几十九再往后数一个数就满整十了。

易错警示:单根小棒是由满十变整,而不是去掉了。

刚才我们能够又清楚又准确地用几捆加几根的方法摆出几十几,还认识了几十九再添上1是多少。接下来我们继续认识100以内的数。

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出八十五,再一边摆小棒,一边数,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全班一起一边操作一边数,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